小米科技融资3500万美元!估值2亿美元!MIUI是小米科技的!

  迷人浏览器也是小米 (下文中出现的小米代表小米科技,工厂代表创新工场)!小米是雷军的!传送门:http://www.techweb.com.cn/internet/2010-12-15/726083.shtml

  随着各大媒体和魅族老总的曝光,国内的一家本不是特别高调的APP开发团队小米“被”曝光了。Mobile 2.0 Family群里也对小米发起了讨论,3天不到就有超过90条回复,很多人觉得这也太扯了,但也有一些兄弟了解所谓的“内幕”,基本赞同这个估值。但无论 怎么说,大家都同意的一点是创新工场把小米的估值拉上去了。

  在前几天,工厂的开复老师宣布工场已经投资了20个项目,其中13个项目已进入加速期,在六七个月之内将会有四五家企业获得创新工场的A轮投资,这些企业规模在5亿美元左右。

  4-5家企业规模5亿美金,这里面能有谁?看看工厂曝光的项目中,我想点心肯定跑不了,行云也是烧钱的主;其他的单独应用类项目估值顶多也就是在千万级。所以小米也要感谢工厂,尤其感谢点心。

  (之前Mobile 2.0成员HDPlus发表过一篇关于Android Shell的文章:http://www.mobile20.com.cn/android-shell-dream/。无论这样的模式是否可行,在目前这个热钱涌动的移动互联网圈,这样的模式投资人愿意砸钱。不过OPhone的失败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,Android Shell的模式并没有那么好走。)

  回到小米本身,到底小米做啥了,能值这么多钱?下面摘抄一些在小米网站看到的内容:

  1、关于小米的运营

  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A:小米科技,走自4月份建立,到现在6个月了,我们的员工已经达到了60多人,年底我们要达成100人的目标,目前的人员来自于 微软、谷歌、百度、金山、阿里巴巴、迪斯尼、摩托罗拉、联想、比亚迪,我们是一个创业公司,每天工作到22点左右,周末上班,以互联网化的方式运营软件。

  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B:所谓的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方式是指快、准、稳,快速的产品开发,与用户无距离的吸取反馈,责任到人的工作体制,公司成立5个多月,开发产品共计约16个,含公开项目3个+移植平台2个,隐性公开项目3个,未署名公开项目2个,大工程正在开发项目1个,零散小项目5个。

  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C:以小米分享为例,上线两个月,一共发布了9个版本,每周六上午9点发布一个版本,责任到人,最晚加班到凌晨7点,没有目 的,原因是其一流程负责人所负责的工作遇突发问题,因流程所致,进而加班。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,使得每个人都与自己的职责,不会拖别人的后退。

  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D:小米分享为何每周一个版本?与传统软件每年或每半年每月一个版本不同,根据用户需求,快速反应,并当周发布有利于让用户 有新鲜感、主人翁感,并能产生足够的粘性。每周一个版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,如果让用户不反感,所以在升级模块的体验中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。(MIUI现在 也是一周一个版本的,虽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困扰,但不得不承认团队的执行能力)

  互联网化的软件运营E:小米分享的每周一个版本都基本上是大版本,我们遵循周六发版本,周日反馈系统收集用户意见,进行评估,周一至周五开始开 发,用户提我们解决了测试的问题,解决了寻找bug的问题,解决了产品如何走的问题,这种开发模式天生会拉近公司与用户之间的关系,这是这种模式最大的优 势。

  2、关于小米与UC

  在小米的官方论坛上有用户提问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,原文如下:
  UC将自己定位为管道工,小米的定位呢?UC认为,在终端和云端之间,UC是强大的管道工,他们的任务是将PC上已有的信息,已有的平台,通过他们的管道转接到手机用户端上,因此他们是强大的管道工,小米的定位是什么呢?

  小米论坛管理员的回复如下:
  他当玛里奥,我做任天堂。

  上面两段话基本可以看出小米的决心和方向:

  团队上:小米目前团队人数近100,明年中要达到200,全部集中在Android领域,这规模的Android开发团队,国内屈指可数,而且要求团队内的人都是靠谱的。

  项目上:从小米已经曝光的项目上看,小米的战线主要有两条
   一是内容线:以内容分享为依托的小米分享+内容分发(阅读客户端、音乐播放器等);
  二是应用线:以MIUI为基础+迷人+小米APP系列;
  远期不排除MARKET+PC管理软件的渠道线;

  定位上:他当玛里奥,我做任天堂
  这比喻真犀利!

  现在在Android领域,无论是以工厂、小米为代表的APP+OS的企业,还是以HTC、联想、MOTO、魅族为代表的硬件厂商,抑或是以移动、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,大家都是殊途同归——把Android做封闭!

  基于Android做OS,OS之上或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开发者,或者直接自己开发,将自己的OS变得更丰满;然后将所有这些拓展到硬件上,进而 到达用户手中。所以现在很多人开始对ROM制作者、PC管理软件产生很大的兴趣,因为这些是渠道,真正的可以“触摸”到消费者的渠道!

  工厂和小米相对于硬件厂商和运营商的差距就是“落地”能力,即与硬件的结合;但这样的问题也并非不可化解,点心在预装 夏普之后本周天语的智能机同样预装了点心的操作系统;这其实就好比斯凯在Future Phone上的模式,硬件厂商既然不擅长做软件的东西,那就交给第三方来吧。(传说现在一款手机想要用Android,要适配自己的硬件,调整驱动、适配 和应用的通用性等的工作是一个苦力活,大约需要30-40个工程师,6-8个月的工作。而对于一般的山寨厂商来说,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担的;即便是第二梯 队的手机厂商,进入Android领域要产生的成本也不是个小数目;所以点心和MIUI是有市场的。)

  延续这样的想法,如果点心和MIUI有机会,或许还有一个角色是更隐蔽的,那就是之前的大批design house。这其中也不乏几百人的集团军,同样不乏技术过硬的牛人团队,更不乏移动开发的经验,他们甚至年收入过亿,不愁现金流。山寨机转型低端 Android看似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态势,自然的这批design house的生意也要向Android上转移,这股力量同样不能小觑。

  小米拿到大钱了,不是第一个,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,让我们感谢这移动互联网的泡沫,即便我们必须要面对泡沫破裂的那一刻。很多人说今天的移动互 联网像极了10年前的互联网,那么既然10年后你我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份子,我们错过了互联网创业的那个年代,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再次错过移动互联网这波?

转自: www.mobile20.com.cn